香港电影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正在上映,发哥、袁咏仪领衔主演。
代表港片昔日荣光的两位帝后级人马,在本片首次合作。
袁咏仪饰演“赌神”的女人,为了助推病态赌徒解锁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成就,死得合时、死得凄美、死得其所。
【资料图】
浪子回头的故事原型
POST WAVE FILM
周润发饰演主人公吴光辉,外号吹水辉,是一名从香港输到澳门的病态赌徒。
结识女社工李夕之后,二人感情迅速升温。
可惜,吹水辉嗜赌成性,赌瘾发作六亲不认,被债主找上门、泼红油漆,更是家常便饭。
李夕发现自己怀孕后,打算告知,吹水辉只顾赌钱,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李夕一顿臭骂。
最终,李夕带着身孕离去,含辛茹苦将自闭症儿子抚养成人。
确诊绝症,手术之前,李夕找到吹水辉,并出价10万,要求对方照顾儿子一个月。
为了偿还赌债,吹水辉接下这单委托。
这个素未谋面的儿子,吹水辉只当他是累赘,慢慢相处中,父子关系缓和。
眼看一家团聚,李夕病故,父子悲痛了一阵。
很快,两父子重拾生活意义,一起跑马拉松、爬名山、穿越戈壁沙漠。
全片终。
其实,该片内核依然在照搬金不换(民间文学《吴歌》)故事原型——妻贤、妻苦、妻病、妻亡。
太多类似的情节充斥着大小银幕,金不换故事原型早已成为罐头剧情,各种起承转合、各种生老病死像程序一样,被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以致于创作者在写剧本之前,整个故事的框架、脉络、泪点已设置完毕。
金不换,成了词牌名——“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,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”。电影编剧退居成填词人,丰满人物台词即可。
只要儿子长大成人,母亲就会病逝,浪子父亲就会回头。然后捡个大便宜,心安理得、顺理成章地开启新人生,尽享天伦。
死得其所贤良妻
POST WAVE FILM
李夕来自人物原型贤良妻,迷惑性很强,本质是廉价的催泪与凄美。
金不换故事原型中,贤良妻最容易被忽视,李夕背负同样的使命与待遇。
她根本谈不上什么女主角,不过是衬托别人的大配角,她的戏剧任务,就是让吹水辉实现“回头”,完成了,就可以下线。
李夕,是一个没有生命力、缺乏自我意识的工具人,同时透露出极强的脸谱化。
纯真善良、只求付出、不求回报,一心拯救他人,焚烧自己。
虽然给李夕安排了社工身份,如此“圣母”,依然难以信服。
多年以后,李夕千里寻夫,万里送儿子,还捎带厚厚的钞票,未免太有礼貌。
表面看,她这样做,是为了患有自闭症的儿子,稍微动一下小脑袋,你就会发现整件事的荒唐——
送钱给赌徒,不就等同送毒品给瘾君子吗!
这是为了儿子好,还是为了浪子好?
李夕有别的选择吗?
有的,她也提前联系了相关机构,给儿子安排好了入住资格。
大费周章一通,无非是李夕“圣母上身”,又要拯救吹水辉,给他最后一次重来的机会。
李夕就算亲身见识过赌徒的病态癫狂,她依然选择相信吹水辉能够通过跟儿子的相处,在短期内戒掉经年累月的赌瘾、变回一个好爸爸。
她为什么会有这种觉悟?因为剧本让她有。
李夕作为一个未过门的妻子、作为一个戏剧工具人,剩余价值被榨个精光。
李夕断气前后,导演特别给吹水辉安排了solo戏份,让他好好表演悔过。
无疑这场戏中,发哥演技大爆发,袁咏仪凄惨绝美,称得上赚人热泪的情感大戏。
演员演得越好,观众越被带偏。
此时,尸骨未寒的她,被静置于病床上,吹水辉小心翼翼整理遗容、诚心诚意道歉时,她也成了绿萍。
你失去的只是一条命,而吹水辉失去的是跟你道歉的机会。
吹水辉不是没有道歉哦,那李夕短命听不到,有什么办法。
让妻儿受了多年实实在在的苦,最后来了一句迟到的道歉,好感人哦。
片中的妻子、儿子演得再好,本质也是浪子的工具人,他们的存在,只为成就浪子吹水辉。
问题是,浪子回头金不换,有那么值得称颂吗?
舆论导向有失偏颇
POST WAVE FILM
主要角色的转变,往往也是一部电影的高光时刻。
吹水辉能做回一个父亲照顾儿子,固然是一件好事,这一点毋容置疑,也无须夸大。
过去的旧账就这样轻易地一笔勾销,同时,李夕作为妻子、母亲,燃烧生命般的奉献,被轻易地贴上“值得”标签。
影片结尾部分,已切换成积极向上的跑步宣传片画风——“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,也穿过人山人海”,最终,两父子来到李夕梦寐以求的戈壁沙漠。
为谁辛苦为谁忙,李夕成了一抔与风沙混为一体的骨灰,好有意境、好浪漫、好写意。
为谁辛苦为谁忙,李夕成了一抔与风沙混为一体的骨灰,渐远渐拍的航拍镜头,将电影画面提升到了一种无以伦比的美学高度。
而这组镜头语言告诉观众,也恰恰“美化”了为家庭牺牲的东方女性,也同时“合理化”、“风流化”、“崇高化”了曾经将家庭、将妻儿拖入深渊的东方男性。
最应受到惩罚的人,是犯错的人,吹水辉们却窃取了胜利果实。
最应受到奖赏的人,是甘愿奉献的人,李夕们却独自承受了所有苦难,并带着苦难永久地下线。
这不是命运,而是长久的、人为的、舆论导向、道德风向。
舆论对浪子的态度过于宽容,以至于影响了前赴后继的傻姑娘。
类似的说法还有“男人在外面玩不要紧,最后懂得回家就行”。
她们相信自己能够改造这样的男人,也坚信就算付出一生也值得。
令浪子回头,演变了她们的“使命”。
她们的独立人格,如李夕骨灰一般,被风沙自然地掩盖了。
一个男人,活在这种舆论之中,有没有可能善加利用?
早年吹嫖赌饮样样涉猎,择一专长。等玩不动了,就回头。一分钱不花,白捡一个亲生儿子,老婆死不死的无所谓,留下儿子扫背送终就行。
还够父慈子孝好多年,街坊邻居都夸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,又成就一段现代佳话。
这样的舆论导向有失偏颇,首先体现在,虽然回头有好处,但是这种好处被过度夸大,坏处却被忽视了,回头的时间点很关键。
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晚才回头,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贤良妻死后才回头?
改正越早,对妻儿造成的伤害就小。而此种舆论,只强调改正的动作,完全无视最重要的时机。
令浪子们存在侥幸心理,只要“我改就行,什么时候改都行”。
舆论导向有失偏颇,还体现在被牺牲的女性也被忽视了,她们的付出被宣传了成一种理所应当、死得其所,一种“值了”。
片尾字幕,兴许写少了一句话。
谨以此片献给民间赌神的女人,感谢你们默默奉献、不问回报,感谢你们死得及时、死得其所,为“赌神”实现金不换成就,付出自己的力量。
舆论过度吹捧金不换精神,将女人作为妻、母的牺牲理所当然化。
褒扬这样的价值观不合时宜,不论赌鬼,还是毒虫,为哪一种浪子牺牲,都不伟大,也不值得提倡。
时常怀疑这句老话,是不是缺了后半句。
浪子回头金不换,绝命妇人谁忆起?
作者丨令希丰
影剧的每次邂逅
编辑丨 三水 排版丨石页
「注: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,
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。」
⬆️ 关 注 【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】⬆️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