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常态OR另有隐情?盘点汽车市场三大价格倒挂怪象_每日看点

来源:懂车帝   2023-07-05 19:58:55
A+A-

价格倒挂,几乎总是让人感到反常,因为它往往意味着某种不平衡状态。然而,这种状态通常不会持续太久。因此出现价格倒挂,可能意味着某些过去的规律被打破,新的趋势正在形成。

近来,车市出现了一些价格倒挂的现象,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一种全新的常态呢?或是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真相呢?

代表车型:深蓝S7(图片|配置|询价) VS深蓝SL3


(资料图)

在燃油车时代,大量存在厂商基于同一平台打造轿车和SUV的现象。例如奥迪Q5与A4、宝马X3与3系、奔驰GLC与C级,还有汉兰达与凯美瑞、CR-V与思域、探岳/途观L与速腾等。这种情况也沿用到了纯电领域,例如特斯拉的Model Y与Model 3,蔚来的ES7与ET7等。

那么“常态”是什么?那就是SUV版本的价格会高于轿车版本。这应该不需要用数据来佐证了,因为它们之间的价差不是一点点。像BBA的产品,SUV版本往往能高出30%以上。

然而最近上市的深蓝S7则出现了价格倒挂——它的起价仅14.99万元,远低于深蓝SL03的17.19万元。

首先明确,深蓝S7与深蓝SL03平台一样、轴距一样,所用的动力总成也基本一样(如增程版的增程器、电机等,不包括属于弹性配置的电池)。那么,为何它们俩会出现如此倒挂的指导价呢?

深蓝SL03最低售价:14.99万起最高降价:2.2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.76懂车实测空间·性能等车友圈13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2.20万起 | 60辆

最直接的原因确实是配置策略不同。深蓝S7的起步配置要低很多:没有智驾辅助、纯电续航只有121公里(深蓝SL03增程版为200公里),舒适豪华配置也差一大截。也就是说,深蓝SL03上市时,采取的是起步即高配的策略来高举高打,这样既能规避产能问题,又能更好的确立品牌形象。而发展至今,深蓝要开始“求量”了,于是推出配置低价格也更低的产品。最近深蓝SL03传出将推纯电续航100公里低配车型的新闻,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。

如果“倒挂”的原因仅限于此,那只能算是“假倒挂”了。实际情况是,即便将配置因素考虑进去,深蓝S7的价格仍低于深蓝SL03。例如深蓝S7增程版的顶配,16.99万元的价格仍低于深蓝SL03的起价,而它的电池量更大,配置还更全面(如AR-HUD、14喇叭音响等)。

类似的倒挂,深蓝并非首例。还记得智己LS7上市时价格引发的小轰动吗?原因就是起价比很多人预期的低。而这个预期,大多就是被智己L7的价格带起来的。时至今日,智己LS7的指导价仍然低于智己L7。

智己倒挂的理由很简单——前期L7的价格在降价潮之后已不合时宜,但智己又不想直接“官降”,索性在推新车的时候制定新的价格策略,并主推LS7。

深蓝有没有这层因素?不能说没有。虽然深蓝卖得不错,但在一轮轮降价潮之后,深蓝如果想在销量层面有更大作为,更有力度的价格策略是少不了的。那么不在SL03上官降,而是在S7上做文章,不失为两全其美的举动。

这是从整体新能源车型价格趋势的角度来看。这一现象还折射出另一个趋势。即与燃油车时代不同,新能源车型的SUV版本和轿车版本,在成本层面的差别已经没有那么大了(仍有,但大幅度缩小)。事实上我们留意Model Y与Model 3,如果将配置拉平的话,也会发现它们之间的价差远小于燃油竞品(如X3与3系)。

因此,到了新能源时代,或许再过三五年,同平台轿车与SUV等价,将成为一种新常态。

代表车型:皓影e:PHEV VS 皓影 e:HEV

丰田、本田等日系的插混车型,价格远高于同款的混动版车型已是共识。以老款皓影为例,e:PHEV豪华版的价格为27.38万元,锐·混动豪华版的价格是22.98万元,价差高达4.4万元。

是不是该贵那么多暂且不论,但插混版本价格更高是非常合理的。理由很简单:丰田、本田的插混技术并非独立设计,而是基于原有混动技术的基础之上,叠加更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组而来。单就这一块,成本肯定是“净增加”的。

然而就在不久前,新一代皓影的e:HEV和e:PHEV上市,价格却出现了倒挂。表面上看,新一代皓影e:HEV的起价为19.99万元,仍低于e:PHEV版的22.59万元。然而留心配置会发现,e:PHEV是尊贵版起步的,而非e:HEV的豪华版起步。如果都取两款车的尊享版:e:HEV版的价格是24.69万元,而e:PHEV的价格为23.99万元,前者比后者还高了7000元。

皓影最低售价:15.59万起最高降价:4.8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.83懂车实测空间·性能等车友圈28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2.60万起 | 182辆

会不会是车款名一样但实际配置不一样呢?细比之下,e:PHEV的配置反而显得略高,多了诸如360全景、HUD、自动防炫目后视镜等配置。

出现这种状况,最核心的原因,自然是本田对插混策略的改变。即过去插混比混动高四五万元纯属 “不打算卖”的价格策略。而当下的情形大家都看见了。以比亚迪为代表,结合长城、吉利、奇瑞等一众中国品牌正在强推插混,并大有靠这一“弯道超车”的方式蚕食甚至鲸吞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架势。

那么拥有现成资源的本田,如果仍只守着混动,而不把插混作为主推,那无异于拱手将领地让给这些中国品牌的对手们。也就是说,本田将插混,已经由过去的“做做样子”,变成了实打实地“求销量”了。通过对比新老款也可以发现,之所以出现倒挂,并非新一代皓影混动版的价格涨了,而是插混版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了。

皓影最低售价:15.59万起最高降价:4.8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.83懂车实测空间·性能等车友圈28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2.60万起 | 182辆

很显然,这也将是一个趋势性的变化。即合资品牌的插混车型,也将改变原有的定位思路。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阻挡中国品牌的凌厉攻势。

即便如此,可能你还有点困惑:再怎么着,也不至于比混动价格还低吧?别忘了,插混还免购置税呢?这样谁还会买混动版?说实话,我们也有类似的疑惑——或许,广本最终会以终端优惠幅度的不同来找“平衡”吧!

代表车型:别克E4(图片|配置|询价) VS 比亚迪汉

在过去,我们也常听说什么合资车与自主车价格接轨,但仔细一看,要么是老掉牙的合资车,要么就是把小车拉大冒充更高级别的合资车。真正主线的、全新的合资车,价格仍然是远高于自主车的。例如即便是目前比亚迪靠DM-i把价格抬高了,合资燃油车也有较大的终端优惠,但真要拿途观/探岳比宋PLUS/宋Pro,肯定还是前者贵一大截。

油车如此,电车何尝不也如此?ID.4当初一度觉得价格不错,后来又经历一轮又一轮降价,但真要去和同等续航的比如宋PLUS EV冠军版比,还是大众的价格明显更高。

然而最近出现了一个倒挂的案例,那就是别克的E4。别克E4上市后很多人都觉得价格比预期的要低。但到底有多低呢?

别克E4最低售价:18.9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2659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

E4的尺寸是车长4.8米,车款1.9米,轴距接近3米,所以差不多算是汉兰达这个级别,也就是中型或中大型SUV。而这个级别的车,如果拿蔚来ES6,好像都不用比了——E4的价格简直相当于半价(当然配置也天差地别)。

蔚来的品牌定位是“高档车”,所以合资车价格低于蔚来算不得稀奇。而其他的车,可参考的还真不多。比如埃安的LX,价格也是高得吓人,销量更是低的吓人,所以看似同级同尺寸却没啥可比性。所以我们索性选择主流的、级别相当的、价格大家感觉都不算很高的轿车——汉 EV来比。

对比的情况呢?按起价,E4的18.99万元比刚调过价的汉 EV冠军版还要低2万元,配的电池量、续航等还略多,电机功率也略大,配置上E4稍稍差点(例如少前排座椅加热、通风),但算不上本质区别。

注意,这种比较只是做个定价参考,而不是说E4就一定比汉EV更值得购买。事实上,E4两驱版没有提供长续航版本(都只有530公里续航),可能是影响其销量的主要障碍,而汉EV真正受欢迎的,则可能是605公里、乃至715公里的版本。但这种对比确实证明了——一款最新的合资纯电动SUV,价格已经低于尺寸级别相当的自主纯电动轿车。

事实上,这一现象的首创者并非E4,而是更早上市的E5。并且,关于E4没有长续航两驱版的问题,在E5上也不存在。例如我们可以比较E5 620公里版本与汉EV冠军版605公里版本,价格同样也是E5低7000元。

的确,这种价格的倒挂目前还仅限于别克的这两款车,但可以肯定这绝不会是孤例。传统合资车企在纯电领域的惨状有目共睹,而别克通过本土研发、本土价格的方式,不失为打破僵局的有效手段——E5 6月的交付即达到3587辆,就很有说服力。

因此不出意外的话,合资品牌的纯电车型,要么继续降价,要么基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,研发出可以与自主品牌卖同样价格、有竞争力且可以解决自身盈利问题的产品来。到那时,合资品牌的品牌溢价将不复存在,“合资自主同价竞争”也理所当然地会成为常态。

虽然我们此次盘点的三种“倒挂”现象各有不同,但都无一例外的与新能源有关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伴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进步,以及新能源车型普及率的提升,越来越多的常态将会被打破。

事实上,这种常态的新老交替从“新势力”的出现早已开始——想当初,蔚来制定出BBA的价格时,有多少人觉得不可思议?而现在,大家早已接受蔚来的价格高于、甚至两倍于合资车的新常态,不是吗?同样的,再过个三五年,你现在觉得不能理解的现象,到那时也将成为理所当然的新常态。

标签:
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热讯办公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