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三国志》记载:“亮卒于敌庭,周在家闻问,即便奔赴,寻有诏书禁断,惟周以速行得达”。诸葛亮病故时,刘禅下令禁止大臣前往奔丧,只有谯周动作快得以抵达。
(相关资料图)
那么刘禅为何要这么做呢?其实这恰好反映了刘禅的聪明之处。
历史上,我们对蜀汉后主刘禅有一个流传千年的评价: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的确,蜀汉基业亡于刘禅之手,当魏军入境时,刘禅听信宦官黄皓所谓的鬼神巫术,结果错失了防御的最佳时机,导致国家灭亡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刘禅的确算不上是明君,但说他“扶不起”则又有点过了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还不错,史载,诸葛亮评价刘禅是“知量甚大,增修过于所望”(知识丰富,学习速度超过了他的预期),刘备知道后非常欣慰,说“审能如此,吾复何忧”。
如果说这里头可能有诸葛亮奉承的嫌疑的话,那么下面这段记载则坐实了诸葛亮的评价,诸葛亮在《与杜微书》中提到:“朝廷(刘禅)年方十八,天资仁敏,爱德下士。”诸葛亮当年力主杀掉养子刘封,也是为了确保刘禅的地位。
可见,诸葛亮对于刘禅的能力还是比较肯定的。此外,还有一件事也能看出刘禅的能力:司马懿夺权后,夏侯霸逃到了蜀汉,当时夏侯霸有个心结是自己的父亲夏侯渊被刘备阵营斩杀。但刘禅当时的处理方式非常聪明,他不但亲自出城相迎,还巧妙的说了句“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,非我先人之手刃也”。
接着他开玩笑的指着自己的儿子说“此夏侯氏之甥也”(我儿子还是你的外甥呢),刘禅的皇后是张飞女儿,而张飞之妻又是夏侯渊的堂妹。刘禅一句话就拉近了与夏侯霸的关系,自此,夏侯霸死心塌地效忠蜀汉。
所以,刘禅算不得是明主,但至少是个中庸的国君,而且政治能力和情商非常高,他懂得如何收拢人心,也懂得如何治国。
那么诸葛亮死后,为什么刘禅禁止奔丧呢?
很多人说那是因为诸葛亮辅政多年,刘禅大权旁落,好不容易等到诸葛亮死了,所以才用这种方式报复(正如明朝的万历报复张居正一样)。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,因为刘禅始终对诸葛亮是“以父事之”。
此外还有一个细节,在诸葛亮灵位送回成都后,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,然后又素服发哀三日。对于诸葛亮生前的人事安排,也未作任何否定和改动。这一细节足可看出刘禅的聪慧之处(知道诸葛亮留下的人才有用,也知道通过素服发哀收拢人心)
由此可见,刘禅对于诸葛亮也许不是真的有“父子”情义,但至少他很清楚诸葛亮的路线是对的,是能帮助他守好这份基业的。所以,禁止大臣奔丧,是刘禅的报复发泄完全是后人的主观臆测,否则后来他为何要素服发哀?
所以,诸葛亮刚死,刘禅即下令“禁止奔丧”,其实是国家处于动荡时采取的一种最聪明最冷静的选择。
标签: